|
除了2这个特别的素数外,所有的素数都可以分成两类:
第一类是被4除余1的素数,如5,13,17,29,37,41;
第二类是被4除余3的素数,如3,7,11,19,23,31。
第一类素数都能表示成两个整数的平方和(第二类不能),例如:5=1*1+2*2、13=2*2+3*3、17=1*1+4*4、29=2*2+5*5...
这就是著名的费尔马“二平方”定理。
有趣的是:上述等式右侧的数有的又恰恰是两个素数的平方,如13、29,我们就把这样的素数叫作费尔马“二平方”素数,即是如果一个素数能够表示成两个素数的平方和的形式,例如:F=X*X+Y*Y (1)
其中F、X、Y都是素数,它就是费尔马“二平方”素数。
编程思路:
求42亿之内(例程只算了10万以内的)的费尔马“二平方”素数。如果按定义从左向右,先求一个素数F,然后再去找相应的素数X、Y,工作量重复太大。我们可以对上述公式进行分析:
1、左侧素数F肯定是奇数,那么右侧两个素数的和也应该是奇数,所以 X和Y为一奇一偶(奇数的平方还是奇数,偶数的平方还是偶数)。X、Y要求是素数,而既是偶数又是素数的数只有一个――2,这样我们就可以确定其中一个为 2(这里设X=2)。所以(1)式可以简化为:
F=2*2+Y*Y (2)
费尔马“二平方”素数的表示形式是惟一的。
2、按(2)式由大到小找素数Y,计算出加上4(2*2)后是否等于F,判断其是否素数。
程序:
public class TestF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 args[]){
long prime;
for(long i=3;i<=400;i=i+2){
if(isSuShu(i)){
if(isSuShu(prime=i*i+4)){
System.out.println(prime+" = 2 * 2 + " + i + "* " +i);
}
}
}
}
/**
* 是素数
*/
public static boolean isSuShu(long n) {
boolean isSuShu = true;
if (n == 1 || n == 2)
return true;
for (long i = 2; i < Math.sqrt(n) + 1; i += 1) {
if (n % i == 0) {
return false;
}
}
if (isSuShu == true)
return true;
else
return false;
}
}
运行:
C:\java>java TestF
13 = 2 * 2 + 3* 3
29 = 2 * 2 + 5* 5
53 = 2 * 2 + 7* 7
173 = 2 * 2 + 13* 13
293 = 2 * 2 + 17* 17
1373 = 2 * 2 + 37* 37
2213 = 2 * 2 + 47* 47
4493 = 2 * 2 + 67* 67
5333 = 2 * 2 + 73* 73
9413 = 2 * 2 + 97* 97
10613 = 2 * 2 + 103* 103
18773 = 2 * 2 + 137* 137
26573 = 2 * 2 + 163* 163
27893 = 2 * 2 + 167* 167
37253 = 2 * 2 + 193* 193
54293 = 2 * 2 + 233* 233
76733 = 2 * 2 + 277* 277
85853 = 2 * 2 + 293* 293
94253 = 2 * 2 + 307* 307
97973 = 2 * 2 + 313* 313
100493 = 2 * 2 + 317* 317
120413 = 2 * 2 + 347* 347
139133 = 2 * 2 + 373* 373
结论:
运行程序会发现,除“29=2*2+5*5”以外,算出来的所有的费尔马“二平方”素数个位数字都是3,相应Y的个位数字都是3或7。费尔马“二平方”素数分布也很耐人寻味...
费尔马“二平方”素数太少了,40亿内才718个(10万以内的,符合条件的也就只有 20个),千万分之二还不到呢。随着数的范围的增大,似乎越来越稀少,但再往后永远是这样吗?会不会在某个范围内反而又稠密起来呢?费尔马“二平方”素数是无穷多个呢,还是有限多个呢?如果是有限个,又是多少个呢?最大的一个又是什么数呢?这些问题的证明可能很简单,也许很复杂,真说不定会成为像“哥德巴赫猜想”那样的谜呢!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