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的每日心情 | 开心 2021-3-12 23:18 |
---|
签到天数: 2 天 [LV.1]初来乍到
|
递归是设计和描述算法的一种有力的工具,它在复杂算法的描述中被经常采用。
能采用递归描述的算法通常有这样的特征:为求解规模为N的问题,设法将它分解成规模较小的问题, 然后从这些小问题的解方便地构造出大问题的解,并且这些规模较小的问题也能采用同样的分解和综合方法, 分解成规模更小的问题,并从这些更小问题的解构造出规模较大问题的解。特别地,当规模N=1时,能直接得解。
说白了递归就象我们讲的那个故事:山上有座庙,庙里有个老和尚,老和尚在讲故事,它讲的故事是:山上有座庙,
庙里有个老和尚,老和尚在讲故事,它讲的故事是:……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地调用了其自身。 就象上面的故事那样,故事中包含了故事本身。因为对自身进行调用,所以需对程序段进行包装,也就出现了函数。
函数的利用是对数学上函数定义的推广,函数的正确运用有利于简化程序,也能使某些问题得到迅速实现。
对于代码中功能性较强的、重复执行的或经常要用到的部分,将其功能加以集成,通过一个名称和相应的参数来完成,
这就是函数或子程序,使用时只需对其名字进行简单调用就能来完成特定功能。 函数又可分为自定义的和系统附带的,但不管是自定义的还是系统的,他们都对相应的功能进行了封装,以利于我们经常性地使用。函数执行完将返回一个值,当然这个值可以是各种类型的,子程序仅仅执行一个过程,不返回数值。 函数和子程序是执行递归的干将。 示例:小猴吃枣 小猴第一天摘下若干枣子,当即吃掉了一半,不过瘾又多吃了一个;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一半又多吃了一个;
以后每一天都吃了前一天剩下的一半多一个。到第十天小猴再想吃时,见到只剩下一只枣子了。问第一天这堆枣子有多少? 从上题中我们可看到一个令人欣喜的规律,第十天为1,第九到第一天中后一天与1的和的两倍与前一天相等。
下面就对这一规律做了描述:(完整的程序请下载) public int taozi(int x){
if(x>=10) {
return 1;
}
else{
return 2*(taozi(x+1)+1);
}
} 我们定义taozi()函数的时候通过taozi()自身来进行了定义,这就是递归。 递归是个特殊的循环,是一个有着非常美妙的循环规则的循环。 上题中我们只要将taozi(1),即第一天打印出来,一切OK。而这中间究竟是怎么工作的,我们可以不管。
【问题】 编写计算斐波那契(Fibonacci)数列的第n项函数fib(n)。
斐波那契数列为:0、1、1、2、3、……,即:
fib(0)=0;
fib(1)=1;
fib(n)=fib(n-1)+fib(n-2) (当n>1时)。
写成递归函数有:
public int fib(int n){
if (n==0) return 0;
if (n==1) return 1;
if (n>1) return fib(n-1)+fib(n-2);
} 递归算法的执行过程分递推和回归两个阶段。
在递推阶段,把较复杂的问题(规模为n)的求解推到比原问题简单一些的问题(规模小于n)的求解。例如上例中,求解fib(n),把它推到求解fib(n-1)和fib(n-2)。 也就是说,为计算fib(n),必须先计算 fib(n-1)和fib(n-2),而计算fib(n-1)和fib(n-2),又必须先计算fib(n-3)和fib(n-4)。依次类推,直至计算 fib(1)和fib(0),分别能立即得到结果1和0。 在递推阶段,必须要有终止递归的情况。例如在函数fib中,当n为1和0的情况。
在回归阶段,当获得最简单情况的解后,逐级返回,依次得到稍复杂问题的解,例如得到fib(1)和fib(0)后,
返回得到fib(2)的结果,……,在得到了fib(n-1)和fib(n-2)的结果后,返回得到fib(n)的结果。
在编写递归函数时要注意,函数中的局部变量和参数只局限于当前调用层,当递推进入“简单问题”层时, 原来层次上的参数和局部变量便被隐蔽起来。在一系列 “简单问题”层,它们各有自己的参数和局部变量。由于递归引起一系列的函数调用,并且可能会有一系列的重复计算,递归算法的执行效率相对较低。 当某个递归算法能较方便地转换成递推算法时,通常按递推算法编写程序。
例如上例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的函数fib(n)应采用递推算法(用循环),即从斐波那契数列的前两项出发,
逐次由前两项计算出下一项,直至计算出要求的第n项。 【问题】 组合问题
问题描述:找出从自然数1、2、……、n中任取r个数的所有组合。
例如 n=5,r=3的所有组合为:
(1)5、4、3 (2)5、4、2 (3)5、4、1
(4)5、3、2 (5)5、3、1 (6)5、2、1
(7)4、3、2 (8)4、3、1 (9)4、2、1
(10)3、2、1
分析所列的10个组合,可以采用这样的递归思想来考虑求组合函数的算法。 设函数为public void comb(int m,int k)为找出从自然数1、2、……、m中任取k个数的所有组合。 当组合的第一个数字选定时,其后的数字是从余下的m-1个数中取k-1数的组合。
这就将求m 个数中取k个数的组合问题转化成求m-1个数中取k-1个数的组合问题。
设函数引入工作数组a[]存放求出的组合的数字,约定函数将确定的k个数字组合的第一个数字放在a[k]中, 当一个组合求出后,才将a[]中的一个组合输出。
第一个数可以是m、m-1、……、k,函数将确定组合的第一个数字放入数组后, 有两种可能的选择,因还未确定组合的其余元素,继续递归去确定;或因已确定了组合的全部元素, 输出这个组合。细节见以下程序:
- public class CombTest{
- static int a[]=new int[100];
- static void comb(int m,int k) {
- int i,j;
- for (i=m;i>=k;i--) {
- a[k]=i;
- if (k>1)
- comb(i-1,k-1);
- else {
- for (j=a[0];j>0;j--)
- System.out.printf("%4d",a[j]);
- System.out.println();
- }
- }
- }
-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 args[]) {
- a[0]=3;
- comb(5,3);
- // a[0]=4;
- // comb(10,4);
- }
- }
- 运行:
- C:java>java CombTest
- 5 4 3
- 5 4 2
- 5 4 1
- 5 3 2
- 5 3 1
- 5 2 1
- 4 3 2
- 4 3 1
- 4 2 1
- 3 2 1
复制代码
源码下载:http://file.javaxxz.com/2014/11/26/000602468.zip |
|